找到相关内容472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临终三疑

      慈照宗主《净土十门告诫》还指出,念佛人临终三疑,不生净土:   一疑:我这一生作恶极重,修行功夫又浅,恐怕不得往生。   二疑:我欠人债务未还,或者心愿未了,以及贪嗔痴未消除,恐不得往生。   三疑:我虽念弥陀,临终时恐怕佛不来接引。   有此疑心,障碍正念,不得往生。故念佛之人,切要深信佛言祖语。经云:“至心念佛一声,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”上至一心不乱,下至十念成功,如能心心不昧,...

    佚名

    |临终 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73435600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念念菩提,步步无生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解脱(梵语vimoksa)之后的法语,明心见性者,他的身口意三业,必然能超越善恶之心,远离对待之法,不受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所染,自性光明自得,念念解脱,念念觉悟,对自己的心念一清二楚,丝毫不迷惑,一念一世界,一念一国土。见性的行者,一举手、一跨步,施为动作,皆亦解脱,无有束缚,念念与步步,于自性中皆无相无住,故名念念菩提,步步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34412242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相命师说:年年命运,有的得福德、太阴等等;有的冲犯白虎、天狗。孙子有的带刃,有的要过什么关隘。以上类似之事甚多,对身命有关,可不可以信?佛能解脱?(尤彩华)

    问:相命师说:年年命运,有的得福德、太阴等等;有的冲犯白虎、天狗。孙子有的带刃,有的要过什么关隘。以上类似之事甚多,对身命有关,可不可以信?佛能解脱?(尤彩华)   李炳南答:此外道之说,已经受皈依之佛子,不宜听信。经云:‘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句,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’。又称念观音圣号,能消一切灾难苦厄。经文至明,但得念不生疑,方获感应耳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43112853.html
  • 永余法师佛学讲座-「生命的智能」

      14日,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新店第三分会与新店禅净中心,礼请新庄择善寺监寺永余法师讲演「生命的智能」,100多位信众听永余法师娓娓道来,为什么智能非常重要,因为有智能才能约束、调整、观照自己的心念,才不会伤害他人,也伤害自己。   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,有是非善恶的价值观、有因果业报的价值观、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。价值来自于自我定位,要做凡夫俗子或有品行品德的人。   永余法师鼓励大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7104621402.html
  • 大安法师为东林寺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学员答疑

    不是指临命终时,而是当我们的心念系在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洪名上时,我们就已经走在往生的白道上了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大安法师|答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17090331473.html
  • 谈修行与办道

    谈修行与办道  修行办道,全在“心念”的磨炼;唯有从心念处着手,方能调理“自我”的“言语与行为”;转造作成“业”而变化成“道”,即便是所谓的修“行”和办“道”!  如何修行?怎知是办道?  修行的...礼拜的虔诚,舍了礼拜过程中的起心动念;当知“观照”于“心念”的内涵,尤其是过程中的“违逆”现象:毕竟“舍”的要旨,当以“无畏”为力用,以“饶益”为功德!  当然,行的方法不止于拜经一途;但是,任管如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1657111.html
  • 问:因果报应,是不是只是善恶报应?

    因果报应范围很广,不单单局限在此。比如修六度万行,就得菩萨果报;修四谛,就得阿罗汉果报;修十善,就得人天;行十恶,就得地狱报。 可是,我们的心念、三业所造,其实多是地狱之因。虽然人人皆具佛性,可是都被掩盖了。如果没有佛法这面镜子,是看不出自己的邪恶。所以,学佛,就要走到佛法的这一面镜子前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1577972.html
  • 问:“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”是说什么?

    根据唯识观点,我们有八个识,分别是前五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)、第六意识、第七末那识、第八阿赖耶识。修行过程中,首先运用的是第六识,这也说明修行是从分别、造作入手。因此,第六识和第七识在初地、二地已开始转依。而前五识和第八识则要到成佛阶段,在金刚道后才能转依。简言之,在修行转化心念的过程中,心识的转化是有先后次第的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3378091.html
  • 问:何谓“善护念”?

    善护念即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思想,心念以及意念? 不管儒家、佛家、道家,以及别的任何宗教、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,都可概括为这三个字-善护念。好好照应你的心念,起心动念,都要好好照应好你自己的思想。 如果我们的心念坏了,只要修成功有了神通,手一伸,银行支票来了。或是有些年轻人,想得神通了,就看见佛菩萨了,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,因为一调就上去了。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学佛打坐是错误的。 我们来看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4078158.html
  • 自我净化心灵——证严法师

    一位信佛虔诚的居士,每天很欢喜到寺院以鲜花供佛,但一离开寺院,内心就会现烦恼状。禅师说:“花的新鲜与我们身心清净的道理是相同的。常常自我净化、调整心念,才能适应环境;无法要求环境来适应我们的...花的新鲜。” 禅师说:“花的新鲜与我们身心清净的道理是相同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常常自我净化、调整心念,才能适应环境;无法要求环境来适应我们的心啊!” 这位居士听完后,随即接着说:“我若能常在寺院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02981175.html